导读 当下教育都是每个家庭中非常重要一个环节,因为很多家庭为了让孩子获得更好的教育煞会苦心,但是不一定会获得效果这才是真正愁的地方,孩子

当下教育都是每个家庭中非常重要一个环节,因为很多家庭为了让孩子获得更好的教育煞会苦心,但是不一定会获得效果这才是真正愁的地方,孩子出门的言行举止就能看到一个家庭对孩子的教育是什么样,有句古话叫上梁不正下梁歪,课外教育也很重要,那么现在小编就为小伙伴们收集到了一些课外知识,希望大家看了有所帮助。

本帖最后由 网站工作室 于 2014-3-4 16:07 编辑

最新文章 让习作回归童真



广东省东莞市虎门镇沙角小学 王惠侨

  摘 要:目前,考试作文、模式作文等一直占据主流的位置,致使小学生习作时出现“用我手写别人的话”等现象。观照儿童的生命成长,尊重孩子的天性,小学生的习作应该强调自由地、真实地表达,才能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在此,笔者对当前学生习作缺乏童真进行了分析,并从四个方面阐述了让学生习作回归童真的方法,意在为小学语文习作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习作 童真 游戏 鼓励 合作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目前,习作教学遭遇边缘化危机,考试作文、模式作文等一直占据主流的位置,在习作教学中,教师为了追求学生的习作成绩,强行剥离小学习作,一味按照成人的意愿、喜好、要求和方式进行训练,致使小学生习作时出现无话可写、“用我手写别人的话”等现象。
新课标对小学生习作是这样要求的:“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强调自由地、真实地表达,才能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我们应该尊重孩子天性的回归,让孩子乐于写作,写充满童真的作文,让孩子的习作回归童真。
一、学生习作缺乏童真的原因及分析
1.学生生活空间相对狭窄,缺乏个性体验。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刚接触作文时,学生的为难之处主要是没什么东西可写。叶圣陶先生曾指出:“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作文是学生真实性灵的表达,丰富的生活,多彩的生活,学生才能写出色彩斑斓的文章。生活是学生作文的源头活水。
然而,现在学生的主要生活空间十分狭小,家庭——学校——教室——操场——补习班——家庭。在这有限的空间中,学生多数是在父母的小汽车中接来送往,根本没有机会仔细观察蓝天白云,更没有机会欣赏虫鸣鸟叫。他们每天的生活就是与书本为伴,在无穷无尽的作业中来往,大多数学生的主要生活就是上课、写作业、吃饭、睡觉,或者有短暂的休息和游戏时间,但又有一部分学生沉迷在电子游戏当中,难以自拔。所以,生活空间的狭窄,使学生没有了活泼的生活,他们笔尖下的作文当然就是枯燥的,缺乏个性的。
2.功利主义观念根深蒂固。
家长都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为了孩子提高学习成绩,会在课外给孩子报各种各样的补习班;难得的假期,外出旅游要孩子带着记录本,目的在于记录下当时的感受,写成作文。试着想想,在一天疲惫的课堂学习后,孩子会愿意再到补习班学习吗?为写作文的游览会让孩子全身心投入吗?
家长如此,部分的语文教师也如此。一谈到习作,教师往往会说学生缺少阅读,没有丰富的阅读量,于是就让学生看各类书籍,但要求在看书后回答阅读题、写阅读心得、写读后感等等。让学生带着任务、带着目的去阅读书籍,试问他如何能轻松自在,如何能遨游在知识的海洋?兴趣是最大的老师,培养学生的兴趣,就应该抛弃功利主义,提倡学生“读自己爱看的书,不用写读书报告,不要求回答问题,碰到不爱读的书就放下,去另找一本。”坚持这样做,学生就会慢慢养成爱读书的习惯,爱读了、愿意读了,阅读量自然就大大增加,这样学生就能用自己的手独立地表达个体的“我”。
3.教师在习作教学中过分依赖范文的作用。
众所周知,儿童正处于形象思维特别活跃的时期,也就是说是想象力最丰富的时期。可是,我们小学生作文,总会出现过于雷同、文字干巴、毫无灵气的状况。调研发现,这与教师在习作教学中过分依赖范文这一方面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每个单元的习作课中,许多教师喜欢运用范文来针对性地讲解学习习作的要求、写作时运用的方法等,以给学生一个直观的依据。然而,就是因为这些范文,扼杀了学生的写作思维,只一味地效仿,使得习作千篇一律,毫无灵气。以下是一位教师对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一《我的课余生活》的习作设计:
一、想一想(5分钟)
同学们,在口语交际课里,我们交流了各自的课余生活,现在让我们把它记下来好吗?
二、说一说:自主学习、合作学习(8分钟)
(1)读一读习作要求,同组讨论习作要求的范围。
(2)可把自己想写的先跟大伙说说,互相交流。
三、学一学:出示范文,教师指导写作技法(20分钟)
(1)回忆生活确定材料。
(2)交代原因,写出想法
(3)抓住重点,记叙具体
四、写一写(7分钟)
从上面的设计可以看出,执教者花了20分钟利用范文指导写作,而让学生说一说的阶段却仅花了8分钟,这么短的时间内,学生怎能达到相互交流?这反映了一部分教师都担心学生不会写,于是就不停地“教”学生怎么写,这个“教”等于是“塞”给学生写作方法,这种写作方法,没有经过学生的思考,一味地“拿来主义”,结果只能是学生把范文默写下来。所以在作文指导中,教师应该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把想自己想说的话有条理、连贯地口头表达出来,再写下来,形成一篇习作。
习作要归真,教师在指导习作上,首先要转变观念,不能一味地以为出示几篇优秀的范文,学生就能写出真实的习作,而是要鼓励学生用自己的双眼观察世界,用心体验生活,写真实的事,表真实的情。
二、让学生习作回归童真的方法
1.创设情境,游戏相伴。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孩子的这一天性,创设多种的生活情境,开展各种各样的游戏活动,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又能为习作提供素材,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
我们可以根据班级的实际,创设多样化的情景:游戏、竞猜、表演、辩论等等。在快乐的情景中,学生的思维、情感和行动相互作用,给习作奠定了基础。如一节作文课开始前,我把全班分成三小组,给每一个学生发一张小白纸,让他们根据每组的要求分别写上人物、地点和事件,然后请组长收上来,按照写的内容各自分开放。游戏开始,先请一位学生作为示范:从每一小组中各抽取一张纸条,根据里面的词语进行有趣的造句,当那位学生说出“时代广场上的蟋蟀在月球刷牙”的句子,全班学生都笑成一片,他们立即表现出踊跃与激动,纷纷举手上台造句。课后,我让他们把这次有趣的造句活动透过自己的笔尖写下来。从收上来的习作看,他们都能根据游戏的过程,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在游戏中的习作更能唤起学生写作的冲动,让他们觉得习作如同吃饭、睡觉、游戏一样简单。
在平常的《看图说成语》游戏中,每个学生都写出了玩游戏时的那种紧张与激动,害怕成语被别的小组成员说出来。在《猜猜他是谁》游戏中,学生能透过平日的观察,对班上熟悉的同学进行外貌描写,再让其他同学猜猜描写的是谁,被猜出的学生当然兴高采烈,没被猜出的学生会想想如何修改才能让自己描写的人物形象更加突出;在《成语接龙》游戏中,学生们写出了性急的同学变成了“长颈鹿”的憨态,紧张的同学说话结结巴巴,记不起话时,抓耳挠腮的模样。生动有趣,形式多样的游戏相伴,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当然得到全面的提高,学生写出的内容生动丰富而真实有趣。
2.关注日记,彰显个性。
张中行先生曾说:“有些人认为写作是件了不起的事,一写文章就不由自主地板起面孔、端起架子,这容易造假。其实写作就是用笔说话,初学者不妨解放思想,先练‘胡说八道’,怎么想就怎么写。时间长了,有了经验,就知道哪些话该说,哪些话不该说,哪些需要多说,哪些宜少说了。”我认为日记就是学生“胡说八道”的最佳场所,是学生放飞心灵的乐园。在生活中,我经常引导学生用日记来表达自己的情感,记录自己的欢笑与快乐、生活中的善恶美丑、成长中的迷茫与困惑……
我坚持让学生养成写日记的习惯,但我不强求学生天天写。第一次接触三年级的学生,多次作文辅导后,他们写出来的内容还没能形成一篇习作。我当时十分迷茫,不知如何指导三年级的起步作文。阅读韩兴娥老师《让孩子踏上阅读快车道》一书中,“循环日记”让我眼前一亮,顿时豁然开朗。对!我要寻找的就是它。“循环日记”:学习水平不同的四个学生为一组,共用一个本子,每人写一天,四个人轮写一遍后交一次本子,老师批阅评分,四人的成绩作为小组共同的分数。“循环日记”虽然不是天天写,但天天受到学生的关注,天天记在脑中的事情容易形成习惯。“循环日记”的开展,让每位学生都有自己写作天地,优秀的学生能起到榜样的作用,学困生也有人督促着写,帮着写。刚开始的时候,学生写的日记问题很多,但我知道让学生写日记并不是给他们增加负担,占用他们的休息时间,所以我对学生提出了两点要求:一是写下来的事情必须真实;二是不懂写的字不能用拼音代替。一个学期即将过去,翻开学生的日记,我惊讶地发现没有一篇日记内容是重复的,因为学生的日记素材都来源于自己的真实生活经历,没有写作的压力,在日记中能放飞他们的梦想,彰显自己的个性,学生都乐于写日记。
3.激发兴趣,重在鼓励。
兴趣是做好一切事情的前提,作文也一样,如果学生写出来的作文,每次都被老师改得满堂红,他怎么会有兴趣再写呢?这样只会让他“谈文色变”。所以,教师在批改学生作文时,要用孩子的眼光来看待孩子的习作,应该重在鼓励。我充分利用课室的后墙,在那里设了一个习作园地栏,让学生展示出自己的优秀习作和精彩片段。不管是哪位学生,只要他有进步,我都注意挖掘,及时给予肯定,激发他的写作兴趣。
对于班上的“循环日记”,只要学生写了,我都会给予鼓励或奖励,给他们的日记盖上小奖章,奖给小奖状或学习文具,让他们乐开怀。每周五的一节语文课,是学生的日记展示课,教师当堂讲评每位学生的日记,并把优秀的日记大声地朗读出来;每周获得“优胜小组”的同学,在教师鼓励性的评价中,在同学们羡慕的目光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更激发了他们习作的热情;其他小组成员也会有竞争的动力,绞尽脑汁,不能拖小组的后腿,争当小组的榜样,希望下次能成为优胜的小组。教师也通过各种形式、方法,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鼓励学生表达出自己真实的感受。
4.家校合作,共享习作。
如今的家长,都能充分地意识到孩子的学习已经不仅仅是老师的任务,引导孩子学习,家长也负有一定责任。让孩子写真人真实,一般家长都是有能力当老师,家长的有关教学能力不可低估。
一家人在一起,遇到特殊的素材,家长可以帮助孩子去捕捉,鼓励孩子说一说,写一写。孩子写好了,家长就能当孩子最真实的读者,多用赏识的眼光看待孩子的习作,更多的是关注真实的表达,有时也可以和孩子一起修改习作中的语句。
“众人拾柴火焰高”,家校合作,共改学生的习作,这是让学生习作归真的有效途径。家长,较多关注习作选材,让孩子多观察多写,重视习作的内容;教师可以从理论上指导,讲结构,讲层次,讲描写等方面,重视表达的技巧。家长与教师这样良性循环互动,关注孩子习作,扬长避短,自然具有事半功倍的作用。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笔者认为在日常的作文教学活动中,语文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作文指导方式,通过激发写作兴趣、丰富素材、关注日记、家校共享习作等方式,全面提高学生习作的真实性,使他们写出充满童真的作文。
参考文献
[1]温儒敏、巢宗祺.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2]张洪玲、陈晓波.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3]黎海英.在习作中放飞学生的心灵[j].小学教学参考, 2013
[4]韩兴娥.让孩子踏上阅读快车道[m].湖北教育出版社
[5]韩兴娥.我的“课内海量阅读”三步曲[j].小学语文教师,2009